科技与出版, 2020, 39(9): 34-42 doi:

特别策划

“十三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研究

刘普, 孙婉婷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100732,北京

摘要

“十三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建设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党和国家管理部门加大了支持力度,同时加强了管理与规范;社科学术期刊界抓住机遇,奋发有为,加强期刊思想政治建设和内容质量建设,围绕服务学术、服务社会提高办刊水平,在主题宣传、引领学术、服务决策、融合发展、“走出去”、期刊评价、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四五”时期,应当在加大支持力度、增加刊号供给、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国际化办刊水平、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以及治理期刊学术不端等方面继续发力,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社科学术大刊、名刊。

关键词: 十三五 ; 社科学术期刊 ; 期刊管理 ; 期刊改革 ; 期刊质量 ; 十四五

PDF (1556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刘普, 孙婉婷. “十三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研究. 科技与出版[J], 2020, 39(9): 34-42 doi:

社科学术期刊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新闻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文明、繁荣学术、发展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在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社科学术期刊界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围绕服务学术、服务社会两大目标,推动集约化、规范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期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显著提升,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1 重视和支持社科学术期刊发展,实行严格、规范管理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将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新闻出版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以“加强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1]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将党中央“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实到学术出版管理领域,一方面重视和支持社科学术期刊发展,另一方面实行严格、规范管理,为社科学术期刊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1.1 加大对社科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

支持创办新刊。国家新闻出版署落实“压数量、控规模、提质量”的要求,一方面加强了对新办期刊的严格审批,另一方面大力支持新兴前沿学科、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学科期刊的发展。据统计,2016年以来,批准新办学术期刊290种,其中社科期刊137种,占比47% 。

抓好期刊主题宣传。在中宣部出版局指导下,从2017年至2020年,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编辑学会等单位连续4年开展了“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支持期刊宣传党和国家的历史性成就,解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得到社科学术期刊界的积极响应。

开展国家级期刊评奖。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6年开展了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2017年开展了第三届全国“百强报刊”推荐活动,一批社科学术期刊获得以上国家级期刊大奖。两项评奖的开展,“对于引导学术期刊提高学术水准、增强刊物的管理水平,加快媒体融合步伐等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

加大经费资助力度。国家社科基金加大了对社科学术期刊的资助力度,并改进方式,提升了资助效果。通过年度考核的期刊,除获得40万元基础资助外,还可以申请10—40万元的专项资助。2019年底,开展了社科基金期刊资助以来的首次综合遴选,评出21家“优秀期刊”和18篇“优秀文章”,给予奖励性资助。国家社科基金的期刊资助,对办好社科学术期刊产生了积极影响,“受助期刊的学术影响和声誉明显提升”。[3]

1.2 严格、规范管理社科学术期刊

在支持社科学术期刊发展的同时,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加大了管理和规制的力度,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管理的政策、法规、制度,并加强了对相关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开展第二批学术期刊清理认定。2016年12月,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展了第二次学术期刊审核认定,2017年4月公布了第二批学术期刊名单,共693种。两批正式认定学术期刊合计6 430种,其中,社科期刊2 664种,占学术期刊总数的41.4%。开展学术期刊清理认定,有利于规范学术出版秩序,也为实行分类管理、支持优质期刊奠定了基础。

加强期刊意识形态管理,修订重大选题备案制度。2019年10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这是1997年该《办法》实施以来的首次修订。新《办法》明确了重大选题涉及的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12个内容,要求出版前须报国家新闻出版署备案,未经备案批准的不得出版发行。[4]

重视期刊编审制度建设,开展“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2019年底,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了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三审三校”制度落实、人员资质、主管主办职责落实、新媒体内容把关管理四方面的情况。“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将成为期刊管理的一项经常性和基础性工作。[5]

加强出版导向管理,开展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根据中宣部部署,2020年上半年,开展了首次报刊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考核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由报刊出版单位对上一年度社会效益情况进行自评,形成社会效益情况报告;其次由主办单位进行复评,确定其得分和等级;最后由主管单位对考核情况进行审核,将考核结果和评价意见反馈给出版单位。报刊社会效益考核的结果,将作为报刊年度核验的重要依据。

狠抓学术期刊编校质量管理,颁布《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国家新闻出版署定期对社科学术期刊开展质量检查,公布抽检结果。2020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了《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对报刊质量编校差错判定和出版形式差错判定做了明确说明,规定期刊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二为不合格。[6]该规定的出台,有利于提高全行业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推动报刊业加快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阶段迈进。[7]

加强期刊编辑队伍管理,修订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2019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一规定将继续教育学时由“不少于72小时”延长到“不少于90学时”,同时取消了“面授形式继续教育不少于24小时”的规定。此次修改,一方面对出版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又对继续教育具体形式作出灵活规定。

重视学术期刊科研诚信建设,出台期刊学术不端行为行业标准。2019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布了《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CY/T174—2019)》(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首个针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行业标准。《标准》界定了学术期刊论文作者、审稿专家、编辑者可能涉及的学术不端行为,适用于学术期刊论文出版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和处理。[8]《标准》的颁布,为学术期刊判断和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有助于学术期刊建立更加合理、规范的工作流程和处理机制。

整顿学术出版环境,打击非法假冒学术期刊。长期以来,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建立非法网站假冒学术期刊进行诈骗,严重损害了学术期刊的声誉,扰乱了学术期刊出版秩序。“十三五”时期,有关部门加大对假冒学术期刊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016年底,全国“扫黄打非”办和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联合开展了假冒学术期刊网站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查处利用假冒学术期刊网站实施诈骗等违法行为,打掉编印发各环节利益链条。[9]

上文所述是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对期刊加大支持和加强管理的情况,虽然适用于所有期刊,但社科学术期刊无疑是其中的重点关注对象。科学、严格、规范的管理环境,有利于社科学术期刊在更高起点上健康有序发展,同时也对社科学术期刊的管理水平和编辑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2 立足服务学术、服务社会,提升社科学术期刊内容质量与办刊水平

“十三五”时期,社会学术期刊界充分利用党和国家的重视和支持,紧紧抓住学术传播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机遇,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立足服务学术、服务社会两大目标,加强内容质量建设,不断提高办刊水平,在主题宣传、引领学术、服务决策、融合发展、“走出去”、期刊评价、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2.1 重视思想政治建设,服务理论研究和主题宣传

哲学社会科学多数学科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做好理论研究与主题宣传,是社科学术期刊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十三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围绕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精神,结合学科实际,设置专题专栏,刊发大量高质量理论文章,为做好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大多数期刊设置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专栏,约请哲学社会科学大家名家,从不同视角对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深入阐释。据统计,在十九大召开后的4个月内,165个资助期刊共发表十九大精神专题论文约700篇;70%的资助期刊设置了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专栏,约130个资助期刊共发表200多篇该主题的论文。[10]

在主题宣传方面,社科学术期刊也有出色表现。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历史事件,不少社科学术期刊开设专题专栏,出版专刊专号,从学术视角总结历史、展望未来、升华理论、凝聚共识,巩固了主流思想舆论阵地,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科学战线》策划了“中国学术40年回顾与反思”专栏,从2018年第5期至第11期连续推出系列文章17篇,约请各领域的大家名家,从不同的角度,深刻描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研究在各个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11]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年第5期推出了纪念专号,刊发高质量论文20篇,是一期具有宏大叙事色彩、高水准的国史专题论文集。社科学术期刊因其理论深度和学术优势,在“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中有亮眼表现。如2018年6月公布的第二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结果,17篇(组)入选文章中,社科学术期刊占了10篇(组)。[12]

2.2 加强期刊内容质量建设,提高服务学术创新和咨政育人能力

“学术期刊基本的办刊职责是学术创新与服务社会。”[13]“十三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围绕各学科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语言变革与中国新文学、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研究、脱贫攻坚理论与实践、空间布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民法典编纂中的体系与制度构建、全国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移动传播与媒介融合新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变化与大国关系调整、“一带一路”倡议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南海问题与海洋权益、全球气候治理、中美贸易冲突等,加强选题策划,设置专题专栏,召开学术会议,组织学界开展研究,刊发优秀成果。这些举措一方面推动了学术创新,服务了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另一方面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2020年上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冲击和挑战,社科学术期刊纷纷开设专栏,组织刊发疫情相关主题文章,举办线上学术研讨活动,引导广大社科工作者积极开展相关对策研究。《哲学研究》开设了“疫情的哲学思考”专栏,《世界宗教文化》策划了“宗教文化视域下的瘟疫观与应对举措”专栏,《经济管理》策划了“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治理机制建设与危机管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专家笔谈”。《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先后主办了“疫情后的世界秩序”和“新冠疫情与国际关系理论反思”等线上研讨会。这些文章和学术研讨,对改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治理,统筹做好复工复产与安全防范工作,应对疫情后国际关系的变化,发挥了积极作用,“生动体现了期刊出版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14]

学术会议是学术期刊组织学界研究和讨论学术问题的重要形式。《经济研究》与高校联合,陆续组建了近20个学科论坛,探索学术期刊与学界融合的优秀论文选拔和作者培养机制。《经济管理》每年举办“中国工商管理研究年度高端论坛”,形成了“高层次、小规模、重学术、真参与、求实效”的特色。《中国工业经济》在办好高端前沿论坛和青年学者论坛两大品牌会议的基础上,还发起针对特定问题的“专、精、特、简”专题研讨活动,构建学术会议矩阵,打造共建共享的学术共同体。《社会》杂志搭建的全国高校社会专业期刊平台“社会学理论工作坊”[15]、《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编辑部与高校合办的“三农论坛”工作坊[16],不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还现场指导青年学者和学生写论文,发挥了学术育人的作用。

2.3 加强期刊数字化建设,积极推动期刊媒体融合发展

“十三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和媒体融合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特别是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期刊纷纷开启线上办公模式,进一步加速了期刊数字化和融合发展的步伐。

不少期刊重视数字化建设,积极打造全媒体网络社区。2015年8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网络版正式上线,被称为“中国期刊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十三五”时期,该刊进一步开发和运用社交网络平台,为在线阅读提供丰富体验,“整体的数字化工作,也从后端传播发行覆盖到数字内容生产的全流程”。[13]《南开经济研究》利用“互联网+二维码”延伸印刷版出版范围,启动传统媒介与新媒体相得益彰的“线上到线下”模式。[13]

微信公众号是社科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的一个亮点。截至2020年7月,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目录收录的567种期刊中,开通微信公众号的共484种,占比约85.4% 。不少期刊公众号除了提供期刊目录、论文下载,还能实现网上投稿、查询、审稿、编辑等功能,提供订刊、行业信息、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中国经济学人(英文)》杂志微信公众号的订户接近20万,头条日均阅读量近1万,单篇最高阅读量超过341万。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开发的“壹学者”移动学术科研服务平台,提供丰富的学术信息,受到学者的欢迎。期刊公众号搭建起了编辑部与作者、读者沟通的桥梁,既支撑和服务了办刊工作,又传播和普及了社会科学知识。

机构的学术期刊数字出版与传播平台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2017年7月11日,中国知网正式发布了《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出版传播平台(CAJ-NP),在出版层面,支持编辑部“采、编、审、发”全流程管理,提高了办刊效率;在传播层面,支持单篇文献录用定稿网络首发以及增强出版、数据出版、协创出版等多种新型数字出版模式,拓展了学术成果的表达空间。截至2020年6月底,加入该平台支持网络首发的期刊共有1 838种,其中社科期刊443种,累计首发文章36 402篇。

2019年5月,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启动了“学术期刊融合出版能力提升计划”,帮助国内学术期刊提升融合出版水平,帮助学术期刊编辑提高融合出版能力。[17]中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还与超星公司合作,进行了社科学术期刊“域出版”的尝试,试图突破现有学术期刊出版格局和学术评价模式的局限性,在融媒体时代为社科学术发表探索一条新路。

值得一提的是,“十三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开放获取进展迅猛。中国社科院运营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以下简称“国家期刊库”),致力于实现人文社科期刊的开放存储,为学术界提供免费论文下载服务。国家期刊库2013年7月开通,截至2019年底,累计上线期刊2 109种,论文1 000多万篇,个人注册用户300多万人,涉及100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公益性、开放获取中文社科学术期刊数据库。此外,2018年初,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了“OSID开放科学计划”,通过在纸刊中插入二维码向学界免费提供论文及相关资料。截至2020年7月下旬,已有1 628家期刊单位已加入该计划。

2.4 加强期刊国际化建设,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

“十三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的国际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中国社科院社科评价研究院2018年11月发布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年)》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共有68种英文社科学术期刊,其中,持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的英文刊42种。与“十二五”时期相比,新办英文刊明显增多,《“一带一路”税收》《中国外汇》《当代中国经济转型研究》《中国应用语言学》《艺术管理》等新兴前沿学科和直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英文和中英文双语学术期刊得以创办。不少中文社科期刊通过设置英文摘要来吸引海外读者,提高期刊国际显示度。据统计,国内已有16%的中文社科期刊开设了英文摘要。

我国社科学术期刊的海外影响日益提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被美国芝加哥大学等200多个海外机构订阅;山东大学《文史哲》发行至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共党史研究》在世界20余个国家和地区有600余个机构用户。[18]知网发布的2019年《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影响力年报》显示,我国人文社科TOP期刊国际影响力快速上升,2018年人文社科TOP5%期刊的刊均总被引频次达到302次,两年同比增长23.3%;刊均影响因子达到0.209,两年同比增长46.2%。 2020年6月科睿唯安发布的《2019年期刊引证报告》显示,中国大陆被SSCI收录的期刊共有14种,被A&HCI收录的有3种。

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的渠道不断拓展。2017年6月,《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与加拿大TrendMD公司签订了服务协议,由TrendMD负责将期刊论文精准推送到全球顶尖学术期刊的内容平台上。[19]《旅游学刊》加强与SSCI期刊合作,该刊选取优秀论文翻译成为英文后以Special Issue的形式在Tourism Management网站刊发。《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加强与美国经济学会联系,将每期杂志的内容刊登在该学会网站上。[13]

专业传播平台在推动社科学术期刊“走出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6年,中国知网启动了“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外文版数字出版工程(JTP)”,在社科领域遴选了60多种有代表性的高质量学术期刊,进行选文、翻译和推广,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经济研究》《中国法学》等期刊,聚焦海外关注热点,精选有关文章制作英文长摘要,通过知网平台向海外发布,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2.5 改进学术期刊评价,引导学术研究和学术期刊健康发展

期刊评价是学术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评价、学术研究、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十三五”时期,学术期刊评价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气象。

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于2017年12月、2019年1月分别公布了2017—2018版、2019—2020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目录”。评价方法有所优化,完善了学科分类方法和学术规范指标,扩展了量化分析维度,同行评议深入到论文内容,对纯量化评价进行纠偏。研发的《中文学术出版物测评系统》投入使用,从传统的同行评刊,发展到单篇论文评价的“以文评刊”。

2017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正式成立。2018年11月16日,发布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评出5种顶级期刊、56种权威期刊、519种核心期刊、18种新刊核心期刊、9种英刊核心。《报告》优化了期刊评价指标体系,突出政治导向、科研诚信方面的要求,果断剔除问题期刊。为了充分发挥同行评议的作用,组建了24个学科类的专家委员会,其中推荐专家4 928人。[20]《报告》在国内首次将英文刊纳入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有利于英文刊获得优质稿源。

2.6 完善期刊编审制度,加强期刊科研诚信建设

严格编审制度和流程管理,既是学术期刊质量的保证,也是抵制学术不端的需要。办好学术期刊,“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特别要健全和严格执行匿名审稿制,执行严格、公开的编审流程,实行在阳光下采编,杜绝人情稿、关系稿、有偿稿,确保稿件刊发的严肃性、公正性和高水准”。[21]

2020年4月,中国社科院在总结长期以来期刊制度建设经验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采编工作指南》,除对“三审三校”制度做进一步细化和规范,还结合办刊实践,对采编工作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包括:严格刊物的内控制度,编辑部直接领导、编辑部工作人员及其直系亲属的稿件,执行更加严格的审稿流程;坚持“开门办刊”,期刊主办单位人员文章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加强编辑档案建设,完整保留稿件从登记到签发各环节的文字材料,确保所有已发稿件可追溯、可查询等。各高校、科研单位学术期刊,也普遍完善了编审制度,强化了流程管理。

针对一些不法分子假冒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进行诈骗活动的情况,2019年8月,中国社科院在媒体上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声明》[22],除强调所属学术期刊不收取任何形式的版面费、审稿费,还公布了全院学术期刊的投稿方式,在学术界、期刊界产生了良好反响。

学术期刊普遍对学术不端采取了零容忍态度。“对于一稿多投、论文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也通过建立黑名单、信息共享、建立联盟等方式,坚决予以打击,让违规者无处遁形。”[2]《环球法律评论》《当代亚太》等刊,对发现已刊发的学术不端文章立即作出撤稿处理,并在5年内不接受该作者投稿。

中国知网2008年推出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为期刊科研诚信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近5年来,该系统免费为学术期刊开设检测账号8 600余个,其中社科学术期刊超过3 000种,检测社科文献量达1 051万余篇,拦截了大量涉嫌学术不端行为的投稿。

除以上6个方面,社科学术期刊界在办刊经验交流、期刊学术研究、期刊社团活动编辑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成绩,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3 “十四五”展望与建议

在肯定“十三五”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应当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如期刊集约化改革遇到瓶颈,“小散弱”状况尚未根本改变;期刊质量和影响力有待提升,服务学术、服务社会的能力有待增强;期刊数字化建设相对滞后,媒体融合发展有待加强;办刊国际化水平较低,“走出去”依然任重道远;编辑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编研结合体制有待完善;学术不端风险依然存在,假冒期刊问题不容忽视等。

“十四五”时期,应当高度重视社科学术期刊建设,在加强管理和规范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加快期刊集约化、规范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努力打造一批具有世界影响的社科学术大刊、名刊。

3.1 加大支持力度,调动期刊和编辑人员的积极性

相比科技期刊,国家对社科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还不够。今后,应当增加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期刊的经费投入,实施类似“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资助项目。在经费使用和管理上,也应当与时俱进,减少不合理限制,支持社科学术期刊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交流。同时,还要继续开展高层次优秀学术期刊评奖,不仅要给荣誉,还要发奖金。此外,对于优秀的学术期刊主编和编辑人员,也应当有国家和省部级的奖项,提高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

3.2 增加刊号供给,探索中国特色的集约化模式

对于学术期刊集约化发展,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立足国情,量力而行,稳妥推进,不宜操之过急。在确保学术期刊质量的前提下,应当允许不同的办刊模式并存。在当前低质学术期刊不易淘汰、刊号资源很难在不同办刊单位之间流动的情况下,应加大对优秀办刊单位的刊号供应力度,支持其做大做强,这不失为一种符合国情的期刊集约化发展模式。

3.3 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期刊数字化转型

社科学术期刊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实现办刊理念、技术手段与运营模式的创新升级。既要支持单个期刊或期刊群积极发展媒体融合业务,也要支持专注于打造优质内容的学术期刊,为其提供传播平台。加强学术期刊与专业学术传播平台的分工协作,探索速度更快、内容更丰富、质量更优质的新型数字出版模式。

3.4 提升办刊国际化水平,支持更多学术期刊走向世界

增加外文社科期刊的数量,创办更多有利于传播中国学术、中国文化、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外文期刊。对于已经办出影响但只有ISSN号的外文刊,应当给予CN号,以便它们获得国内的政策支持。提高国际议题设置能力,“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23]。重视英文刊传播能力建设,用好“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两种模式,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学术期刊传播平台。

3.5 加强编辑队伍建设,提高编辑人员素质和能力

主管主办单位要重视学术期刊,改变将编辑部视为教学、科研辅助部门的传统认识,将更多资源向编辑部倾斜,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探索适合学术期刊编辑人员特点的职称制度,切实解决编辑人员职称晋升难的问题。改革出版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注重培训实效,提升培训的便捷性、灵活性。

3.6 继续治理期刊学术不端,严厉打击假冒期刊

以“零容忍”的态度打击学术不端,加大处罚力度,完善编审制度,最大限度压缩与学术期刊有关的不端行为。加强对学术期刊质量和出版秩序的监管,依法取缔依靠发文不当谋利的掠夺性期刊,帮助低水平学术期刊提升质量。充分认识假冒学术期刊的危害性、顽固性,完善相关立法,严厉打击假冒学术期刊违法犯罪活动。联合门户网站,继续开展学术期刊官网认证。加强对搜索引擎的管理,不给利用学术期刊诈骗者提供空间。通过综合治理,形成清朗的学术期刊发展环境和学术出版生态。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站公布的期刊审批信息进行统计。
2019年,原《中共中央党校学报》《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并刊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CSSCI来源期刊(2019—2020)数量由568种调整为567种。
该数据由作者根据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微信公众号上有关信息整理统计后所得。
数据由中国知网直接提供。
资料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提供。
数据由中国知网提供。
资料由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提供。
前身为2013年12月成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
资料和数据由中国知网提供。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EB/OL].(2018-03-21)[2020-07-11]. .

URL     [本文引用: 1]

刘仲翔.

评价,创新:2017年国内社科学术期刊动态盘点

[J]. 科技与出版,2018(3):39-46.

[本文引用: 2]

朱剑王文军.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学术期刊的作用与前景:基于CSSCI数据的分析

[J]. 社会科学战线,2017(7):239-249.

[本文引用: 1]

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印发《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重大选题备案办法》的通知

[EB/OL].(2019-12-11)[2020-07-20]. .

URL     [本文引用: 1]

孙海悦.

国家新闻出版署开展专项检查 聚焦出版单位“三审三校”制度执行情况

[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11-25(001).

[本文引用: 1]

袁舒婕.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

[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6-19(001).

[本文引用: 1]

袁舒婕.

健全质量监管体系 推进报刊业高质量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就《报纸期刊质量管理规定》实施答记者问

[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6-29(001).

[本文引用: 1]

高雅丽.

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出台国家标准 期刊学术不端有“法”可依

[EB/OL].(2019-07-18)[2020-07-19]. .

URL     [本文引用: 1]

吉林省对假冒学术期刊网站进行集中专项整治

[EB/OL].(2016-11-21)[2020-07-16]. .

URL     [本文引用: 1]

苏金燕.

新时代学术期刊的特色彰显:以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宣传和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例

[J]. 甘肃社会科学,2018(4)152-157.

[本文引用: 1]

刘仲翔.

高质量发展与学术期刊转型:2018年国内社科学术期刊动态盘点

[J]. 科技与出版,2019(3):33-39.

[本文引用: 1]

第二届“期刊主题宣传好文章”推荐活动入选文章揭晓

[EB/OL].(2018-06-28)[2020-07-15]. .

URL     [本文引用: 1]

许宏.

媒介融合转型发展时期社科学术期刊出版实践探索:基于国家社科基金《情况通报》的内容分析

[J].科技与出版,2017(11):160-164.

[本文引用: 4]

华玉.

社科学术期刊:给思考的芦苇插上翅膀

[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0-03-03(001).

[本文引用: 1]

杜一娜.

独特“高校期刊现象”这样打造

[N].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06-25(008).

[本文引用: 1]

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首届“三农论坛”工作坊在南农举办

[EB/OL].(2017-06-29)[2020-07-11]. .

URL     [本文引用: 1]

“OSID开放科学计划”网站

[EB/OL]. [2020-07-22]..

URL     [本文引用: 1]

吴尚之.

中国期刊业40年发展成就与展望

[J]. 中国出版,2018(23):9-11.

[本文引用: 1]

浙江大学学报.

国际化新举措:《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与TrendMD签订服务协议

[EB/OL]. [2020-07-15]. .

URL     [本文引用: 1]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2018年期刊评价指标体系及推荐专家名单公示

[EB/OL].(2018-09-19)[2020-07-20]. .

URL     [本文引用: 1]

谢伏瞻.

为加快构建“三大体系”提供重要平台:在《中国社会科学》编委会上的讲话

[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2-25(001).

[本文引用: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声明

[N].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8-04(001).

[本文引用: 1]

姜志达.

话语权视角下的社科学术期刊国际化研究

[J]. 出版发行研究,2018(1):79-82.

[本文引用: 1]

/